“一企一策”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!國資委部署中央企業雙碳工作
9月21日,國資委以視頻形式召開中央企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會,對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進行部署。國資委黨委委員、秘書長彭華崗出席會議并講話。國資委副秘書長莊樹新主持會議。
會議要求,各中央企業要深刻認識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意義,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有力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重點工作。會議強調,各中央企業要按照國資委要求,科學合理、“一企一策”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,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,調整優化能源結構,強化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,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;要加強組織領導,壓實工作責任,抓好組織實施,確保取得成效,發揮好中央企業引領作用。 會議對《中央企業節約能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》《中央企業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指南》進行了解讀。國資委有關廳局負責同志在主會場、各中央企業有關負責同志在分會場參會。 央企案例 中林集團:高質量發展助力“雙碳”戰略 作為林業行業唯一央企,中林集團緊跟時代步伐,主動調整戰略,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,加速構建林業產業發展新格局。提出成為“國內最大的碳匯經營實體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重要運營平臺”,大規模引入權益性資本,大規模獲取稀缺性資源,大規模引進先進技術,大規模引進高端人才,向“雙碳”戰略領跑者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示范者、構建現代林業產業體系領軍者、木材安全壓艙石的目標努力奮進。 堅持以“國儲林建設”為基石,厚植林業資產與林業碳匯本底資源。數據顯示,每公頃林地比無林地最少能多蓄水300立方米,1萬公頃林地所含水量相當于一座300萬立方米的水庫,每公頃林地的泥沙流失量僅為50千克,而無林地則高達2200千克。中林集團堅守主責主業,認真踐行林業人的初心使命,大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,不斷擴大國儲林建設規模,在湖南、重慶、貴州等13個省份規劃儲備林建設逾1.5億畝,已完成簽約6000多萬畝。 堅持以“固碳增匯”為目標,實現碳匯效益與產業效益的深度融合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科學開展國土綠化,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,鞏固和增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”。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主體,其強大的碳匯功能和作用,成為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重要載體。研究表明,陸地大約90%的碳儲存于森林之中。過去幾十年中,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,大致有54%被自然過程所吸收固定,其中以森林生態系統占大頭。中林集團積極履行央企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中的社會責任,打造國家綠色發展“雙碳”平臺,多元化發展林木碳匯產業,提升森林資源固碳的循環能力,匯聚綠色低碳實踐的強大合力,力爭在未來直接持有和間接管理碳匯林4.5億畝,為國家“雙碳”目標實現貢獻更多森林碳匯。 堅持以農民為主體,推動生態產品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戰略雙贏。林業是一個與農業、農村、農民息息相關的產業。我國林業產業形態主要以集體林為主,其面積超過60%,涉及1億農戶、5億多農民,這些林區與革命老區、民族地區、邊疆地區、經濟落后地區高度重疊,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地區。中林集團堅守林業“主戰場”,堅持以林“養農富農”,把低息、長期的政策性資金導入貧困地區和生態脆弱地區,大規模承接國家儲備林建設任務,讓林農實現增收致富。 中國能建:為實現“雙碳”目標貢獻企業力量 進入新發展階段,做好“雙碳”工作,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,對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意義。 中國能建在推進“雙碳”工作中積極承擔央企責任,在加快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進程中,做國家戰略的踐行者,奮力在實現“雙碳”目標上展現新擔當、闖出新路子,在低碳綠色發展與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邁出新步伐、展現新作為;做數字轉型的先行者,順應數字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大趨勢,全方位應用數字孿生、3D打印等技術,加強信息交互,優化資源配置,提升系統靈活性和資源利用效率,打通產供儲銷、源網荷儲、煤油氣電等各環節;做融合發展的推動者,以“能源+”“數字+”“綠色低碳+”為切入點,打造新能源、新基建、新產業能建平臺,大力推動能源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、能源與大數據和資本之間、能源產業鏈價值鏈上下游之間、不同區域之間的優勢互補、融合發展;做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提供者,充分發揮自身在能源電力領域的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,在需求端貫通產供儲銷、源網荷儲各環節,在供給側提升規劃、設計、投資、建設、運營、科技研發等產業鏈上下游專業能力和協同能力;做綠色發展的建設者,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投建營一體化的全過程,持續培育綠色增長新動能,全面提升綠色產業競爭力,主動融入全球綠色治理體系建設,積極參與推動全球性、區域性行業綠色標準制定,不斷匯聚共建綠色世界的合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