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訪問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網站!
Hi!我是小鯨
cattle
鯨牛小助手
新聞中心
央企重組持續推進 "五大聚焦"指明方向
時間:2017-09-19 來源:企業觀察網
字體大小:[ ]

 

  備受關注的央企重組整合正在不斷推進。隨著中國國電與神華集團的重組塵埃落定,2個月時間里,3組7戶中央企業實施了重組。至此,央企數量調整至98戶。十八大以來,國務院國資委已完成18組34戶央企的重組。

  8月30日,國務院國資委召開“關于中央企業重組整合有關情況的通報”會議,回應市場對重組熱點的關注。

  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表示,央企重組整合不是一味地減少數量或是純粹做大規模,而是通過重組整合,使央企戰略定位更加準確,功能作用更有效地發揮,央企總體結構更趨合理,國有資本的配置效率得到提高,發展質量獲得提升,形成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。

  模式  多措并舉有效推進

  8月28日,停牌近3個月的中國神華和國電電力雙雙公告重組方案。根據公告,神華集團更名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。作為重組后的母公司,吸收合并中國國電集團公司。雙方上市公司成立火電合資公司,由國電電力控股。

  國電電力表示,此次交易將兩家企業位于山西、內蒙古、遼寧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寧夏、新疆等業務重合度較高的火電資產進行整合,將大幅減少同業競爭。交易完成后,兩家企業將形成長期穩定的煤炭供應關系,充分發揮煤電產業鏈的協同效應;實現在發電領域的優勢互補,避免重復投資,降低產能過剩風險。

  “這是典型的‘業務協同’重組模式,通過推動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建立長期合作機制等方式,深入推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,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。”業內人士告訴記者。

  國資委相關資料顯示,2003年,國資委成立時,由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央企為196戶。中國鐵路物資集團公司、中國鐵路通信集團公司先后劃歸國務院國資委后,實際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央企為198戶。隨后,國務院國資委便開始推進央企的合并重組。截至今年8月28日已減至98戶。

  “打破企業邊界,通過資產重組、股權合作、戰略聯盟等方式,推動企業之間的專業化整合,是中央企業重組整合的重要內容。”國資委改革局局長白英姿在8月30日的媒體通氣會上介紹,有的重組是橫向強強聯合,集中資源形成合力,減少無序競爭和同質化經營;有的是縱向打通產業鏈,重在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。

  目前,國資委深入推進專業化整合成效顯著,已初步探索出“鐵塔”模式、“資產轉讓”、“業務協同”三種有效模式。

  2014年,三大電信公司共同出資100億元注冊成立中國通信設施服務股份有限公司,這被稱為共享競合為核心的“鐵塔模式”。

  鐵塔模式的效果顯而易見,“使企業的資源能夠共享、服務更加優質、價格能夠降下來,使得企業運行更加順暢,特別是對市場的反應更快。”目前,新建鐵塔共享水平提升到70%,兩年共減少鐵塔重復建設50.1萬個,節約投資880億元。

  此外,“資產轉讓”也是央企重組整合的有效模式。通過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剝離非主業非優勢業務,實現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、向主業企業集中。

  例如,中旅集團將總資產和收入占比達到26.7%、47.3%的唐山國豐鋼鐵劃轉給河北省國資委。保利集團將培育多年、資產總額約188億元的優質煤炭板塊資產移交至中煤集團,中航工業將資產總額約1000億元的房地產業務移交至保利集團,實現國有資本有進有退,資源效率不斷提升。

  效果  經濟效益顯著提升

  7月20日,《財富》雜志發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。中國上榜公司數量連續14年增長,今年達到了115家,比上年度增加5家。其中,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有48家入圍。

  115家中國上榜公司中,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以655.47億美元營業收入連續第11年入圍世界500強榜單,保持最快的上升速度,由去年的第323位上升至120位。

  從經營業績角度看,不只是中國五礦,很多央企重組后經營成本顯著下降、經濟效益明顯提升。

  據了解,中國遠洋和中國海運重組前,2013年到2015年,兩個企業平均每年利潤之和是57億元,重組后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,在波羅的海指數創新低的情況下,利潤逆勢上揚,2016年實現利潤161億元,同比增加47.3%,2017年1?4月實現利潤總額54億元,增加17.7%。

  其他重組央企業績也有顯著提升。8月30日的媒體通氣會上,寶武集團副總經理胡望明表示,寶鋼集團與武鋼集團實現聯合重組成立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,在總結業務協同成效的基礎上,集團公司年內正在開展對多元產業專業化聚焦和整合方案策劃,按照市場化、專業化和平臺化原則,梳理公司多元產業業務和資源。集團公司加快推進整合融合,充分發揮協同效益,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04億元、利潤總額86.6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61%、100%。

  國家電投集團副總經理魏鎖介紹,重組后的國家電投,既是我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,又是我國三大核電開發投資運營商之一。2017年上半年實現利潤、凈利潤雙雙居五大發電集團首位。兩家企業的核電、科研、電力工程服務、環保、鋁業、金融、信息等業務和資產進行專業化整合,組建專業化子集團或子公司。

  從央企整體經濟效益角度看,央企的規模效益保持雙快增長。今年上半年,央企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2.5萬億元,同比增長16.8%,已經連續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;累計實現利潤總額7218億元,同比增長15.8%,凈利潤5353.2億元,同比增長18.6%。

  難點  如何避免整而不合

 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認為,央企重組應該更加重視重組后的整合。央企重組不是為了減戶數,而是更加關注重組的內涵和實效;不是僅僅停留在物理變化上,而是追求發生化學反應。因此,重組不是目的,重組后的央企還將面臨包括進一步的整合問題,如在戰略、組織、業務、管理制度、人力資源以及企業文化等諸多方面的整合。與重組相比,重組后的整合更具有挑戰性。只有有效整合重組資源,才能確保重組的效益到位,實現重組的初衷目標。

  有央企高管在總結重組成功經驗時告訴記者,重組后的“融合”才是關鍵。這種融合,不僅指歷史的融合、文化的融合、專業的融合,更指思想的融合。當前,央企重組還將通過強強聯合、優勢互補、共享資源來增強凝聚力、擴大影響力、提高競爭力。但無論是橫向聯合還是縱向打通產業鏈,兩個不同的企業達到真正的深度融合才能發揮合力的作用。

  “總部整合、業務整合、上市公司整合、文化融合都是央企重組整合過程中的難點。”白英姿在通氣會上表示。

  央企規模體量大、職工人數多,業務結構和重組涉及的影響因素較為多元化,實踐操作存在一定難度。如何提升重組實效,加速重組后的融合,是國資委推進央企重組過程中一直關注的問題。

  據了解,2015年起,國資委每年開展整合專項督查。2017年,國資委專門制定了《中央企業整合工作評價實施方案》,啟動了對重組企業整合效果的評價工作,督促重組企業加速從“物理變化”到發生“化學反應”,防止“整而不合”。

  在央企整合過程中,央企總部整合存在機構設置難、干部安排難、員工安置難、管控調整難的問題。因此,國資委選擇國家電投、中國遠洋海運、中國建材3家企業開展兼并重組試點,探索可復制、可借鑒的經驗做法。

  據中國遠洋海運集團黨組副書記、副總經理孫家康介紹,重組過程中,集團創新模式,學習一些跨國公司的成功經驗,在總部的結構設計上推行了“職能部門+共享中心+特設機構”的管控模式,總部人員由過去504人,壓縮到249人,精簡高效。

  方向  “五大聚焦”怎么做

  白英姿表示,在目前中央企業調整至98戶基礎上,未來將繼續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,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以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,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。

  具體來說,下一步央企的重組整合,將重點抓住“五個聚焦”:聚焦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聚焦突出精干主業、聚焦做強做優做大、聚焦行業健康發展、聚焦創新能力提升。

  按照國資委“成熟一戶、推進一戶”的原則,央企重組將遵循市場、行業和企業發展規律,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總體需求,因時因企采取不同的方式進一步推進央企重組工作,總體上不設時間表和數字目標。

  胡遲撰文表示,現階段央企無疑仍有較大的重組合并空間,未來大型央企間合并重組或風云再起,其路徑或首先按照同業間合并重組(強強聯合)或沿產業鏈上下游(如煤電一體化),而后才利用投資運營公司進行跨產業合并重組。因此,他認為,“十三五”時期的未來三年仍將是中國國企重組的活躍期,淘汰案例會明顯增多,參股、控股、收購兼并、通過產權市場出售資產等多種形式的整合將會加速。

  國資委研究中心許保利認為,每一次央企的合并重組一定是來自于有關各方促進的結果,旨在解決有關各方想要解決的問題。到了今天,合并重組加之企業自身的擴張,我國央企的規模越來越龐大,但規模大不等于效率就高,市場競爭力就強。無論央企怎樣合并重組,最后還要聚焦到機制改革這個根本點上來。

 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,央企重組可以采取“統分結合,內外有別”的方式,即同領域企業在面對國際市場時,通過合并打響中國品牌,在國內依舊保持相對獨立,參與市場競爭。例如,合并后的中車公司,在國內市場,可以按科研、生產、銷售環節分別成立若干個公司,在公司下面分化出若干個子公司,內部充分競爭,確保活力。

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過時了嗎?

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,我們建議您升級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選擇另一個web瀏覽器.一個列表最流行的web瀏覽器在下面可以找到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