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企如何留人?工資效益聯動 撬動收入分配杠桿
時間:2018-08-30
來源:經濟觀察網
字體大小:[
小
中
大
]
8月29日,經濟觀察網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“創新體制機制 增強企業活力”媒體通氣會上獲悉,以合同管理為核心、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制度正在持續健全,目前各大中央企業普遍編制了用工總量規劃和計劃,合理控制用工總量,構建正常流動機制,暢通職工進出渠道。
國務院國資委提出要求,下一步,在職工退出過程中,堅持依法依規,嚴格履行程序,防止發生重大勞動合同糾紛。同時,建立健全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。中央企業集團公司普遍建立了明確的工資效益聯動機制,做到工資總額與企業效益緊密掛鉤;建立健全全員績效考核機制,將員工個人薪酬與企業效益、個人績效緊密掛鉤,收入分配的杠桿撬動作用持續加強。
實際上,為了推動央企內部三相制度改革,國務院國資委已研究出臺《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央企業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》,明確了中央企業推進內部三項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。同時,結合國資監管及企業改革實際需要,實行完善工資總額備案制管理、企業特殊人才工資總額單列、中長期激勵等相關政策,為企業推進內部三項制度改革營造可操作的政策環境。
從企業層面來看,各大中央企業集團公司均成立了三項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,制訂了實施方案,提出了具體措施,明確了階段目標、時間節點和工作計劃。
目前,中國節能、中國建材、中廣核集團3家中央企業全面推行經理層成員契約化管理,國藥集團、新興際華集團2家中央企業開展了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。
以中國廣核集團為例,該集團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,目前,該企業試點企業職業經理人比例達到97%。
該人士表示,1989年至1990年,中廣核將110多名核電工程師送往法國進行學習,每個人的培養成本高達130萬法郎,相當于一個成年人體重的黃金,因此被稱作“黃金人”。
以“黃金人”為起點,中廣核建立起了覆蓋工程建設、生產運營、新能源等各業務領域的完整的技術人才培養體系,通過 “全員培訓、終身教育”,全面實施“培訓、考核、授權、上崗”,為各業務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。同時,中廣核構建了管理人才培養工程——“白鷺計劃”,包含“破殼、助跑、展翅、啟翔、飛翔、翱翔”六個階段,覆蓋了從新員工到經營高管各層級的管理人才。
近年來,中廣核持續探索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,推動干部能上能下。選擇集團內部市場化程度較高、治理結構較為完善的二、三級成員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經營層開展職業經理人試點,通過外部引進與內部轉化兩種方式推進。
該企業對外部引進的職業經理人實施契約化管理、市場化激勵,薪酬水平與市場接軌、激勵水平與業績掛鉤,并根據考核結果落實退出機制。內部職業經理人與公司簽訂《身份轉換協議書》,放棄原有職級和保障性薪酬福利,實施契約化管理與市場化考核激勵,并允許返回干部身份,但具體崗位將根據考核結果重新確定。身份轉換機制解除了員工顧慮,切實可行地推動內部職業經理人建設,實現了打破身份界限、崗位能上能下、薪酬能升能降的目標。
目前,中廣核在試點企業經營班子中,從外部市場選聘職業經理人達到102人,內部轉化職業經理人達到64人,共占到試點企業同層級經營管理者隊伍的50%,其中中廣核核技術公司職業經理人比例達到97%,除公司總經理外均為職業經理人。
2013年開始,中廣核建立了內部人才市場機制,大力推進公開招聘,盤活了內部人才資源,拓展了員工職業發展通道。員工參加條件艱苦地區、集團戰略發展所需的空缺崗位公開聘任,無需征求所在組織意見,并在職業發展上予以政策傾斜。截至2017年,集團范圍內公開聘任發布職位已超過1100個,參與平臺報名的員工總數超過3500人。
經濟觀察網記者進一步獲悉,在布局國際市場的背景下,中廣核開始構建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。自2004年開始,中廣核陸續開展國際化儲備班、定向班、高管班、語言班等6個類別34期約760人次培訓,形成一個分層、分類、訓戰結合的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,為中廣核實現國際化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。目前,中廣核在20多個國家進行了戰略布局,境外員工超過3000人。
王雅潔